剛開始練習標指時,不要急于求成,應循序漸進地去體會每一個動 作,而且剛開始練習時動作一定要松、柔,不要急于發(fā)力,首先形成正確 的動作定型,然后再去慢慢講求呼吸、用力,以及配合實戰(zhàn)意識。記住,拳打千遍,身法自然。
注:下面套路中的段落劃分,只是為了方便廣大詠春拳自學者在學習 過程中更容易操作而已,并無特別含義。
第—節(jié)標指套路練之—
第一段:開拳
身體放松并自然站立,兩腳并攏,挺胸收腹,下頜內收,目視前方(圖 4-1)。
提氣,兩手輕輕貼著身體向上提起(圖4-2)。
兩手邊向上方提起,邊握成拳頭(圖4-3)。
將兩拳繼續(xù)向上提起(圖4-4)。
將兩拳向上提起胸部兩側,此時拳心向上,兩拳輕輕貼住身體,此時 兩肘關節(jié)不可向外側張開過大(圖4-5)。
上體動作和姿勢不變,將兩膝略彎曲,使身體重心下降(圖4-6)。 接下來,以兩個腳后跟為軸,而將兩個前腳掌慢慢轉向外側,同時膝 關節(jié)亦分開轉向外側,此時兩腳呈外八字狀(圖4-7)。
再以兩前腳掌為軸,將兩個腳后跟慢慢轉向外側,同時將兩膝內箝, 重心平均落于兩腳上,完成了 “二字箝羊馬”(圖4-8)。
將兩拳慢慢變成掌(圖4-9)。
在慢慢呼氣的同時,將兩掌慢慢伸向身體前面,此時上身須穩(wěn)固,目 視前方(圖4_10)。
將兩掌慢慢向身體前方插下去,此時兩臂是前后交叉的(圖4-11)。
也就是左臂在外側(上側),右臂在下側(內側),兩手心向內,同時 氣貫指尖,成“交叉剪手”狀(圖4-12)。
在格斗中,交叉剪手主要用來防護敵方對我腹部或襠部的突然攻擊,
因此等動作練熟之后,兩前臂可適當用力(圖4-13)。 隨后,將兩前臂向上方提起(圖4-14)。
將雙臂邊向上方抬起,邊向外側進行翻轉(圖4-15)。
兩手臂繼續(xù)向上方抬起,此時兩手呈兩手心向上的“交叉攤手”狀 (圖 4-16)。
兩手呈交叉狀,置于胸前,兩手距離身體約20厘米左右(圖4-17)。 兩手變成拳,開始慢慢向身體回收,此時吸氣進行配合(圖4-18)。 兩拳慢慢往胸部兩側回收(圖4-19)。
兩拳回收的動作要自然,身體不可隨之晃動(圖4-20)。
回復到二字箝羊馬的動作(圖4一21)。
第二段:左日字沖拳/三搖頭
接下來,先將左拳慢慢移向人體前面的“中線”(用來“守中”),為 向前方快速攻擊做好準備(圖4-22)。
將左拳移向身體前面的“中線”,開始向前方攻出(圖4-23)。
將左日字沖拳徑直向鼻子的正前方打出(圖4-24)。
左日字沖拳應放松地打出,此時可與呼氣進行配合(圖4-25)。 左臂仍需占據“中線”(亦即“用中”),左臂也仍需伸直,完成了左 日字沖拳(圖4一26)。
左臂仍需伸直,將左日字沖拳變成了掌,手指則指向前方,掌心向內 (圖 4-27)。
左臂保持不動,以左腕關節(jié)為軸,將手指向上方抬起(圖4-28)。 左臂仍然要居中,并仍以左腕關節(jié)為軸,開始將手指向下方轉動(圖 4-29)。
下肢仍保持穩(wěn)固的二字箝羊馬,并以左腕關節(jié)為軸,將手指指向下 方,至此便完成了第一次“上下搖頭”的動作,在每次搖頭的過程中自然 呼吸即可(圖4-30)。
隨后,仍以左腕關節(jié)為軸,將手指向上方抬起(圖4-31)。
使左手的手指指向上方(圖4-32)。
左臂仍然要居中,仍以左腕關節(jié)為軸,開始將手指向下方轉動(圖4-33)。
將手指指向了下方,至此便完成了第二次“上下搖頭”的動作(圖4-34)。
緊接著,仍以左腕關節(jié)為軸,而將手指向上方抬起(圖4-35)。 使左手的手指指向了上方(圖4-36-1)。
此時左臂仍然居中,并仍以左腕關節(jié)為軸,開始將手指向下方轉動 (圖 4-36-2)。
將手指指向了下方,至此便完成了第三次“上下搖頭”的動作(圖4- 37)。
隨后,仍以左腕關節(jié)為軸,而將手指再次向上方抬起,但不再將手指 上挑(圖4-38)。
仍以左腕關節(jié)為軸,將手指向內側轉動,也就是將左掌轉為手心朝向 下方的狀態(tài)(圖4-39)。
然后,仍以左腕關節(jié)為軸,開始將手指向內側進行轉動(圖4-40)。
左臂仍然要居中,并仍以左腕關節(jié)為軸,開始將手指向外側進行轉動 (圖 4—41)。
將手指轉向了外側,至此便完成了第一次“內、外搖頭”的動作(圖 4-42)。
接下來,仍以左腕關節(jié)為軸,開始將手指向內側進行轉動(圖4-43)。 將左手指轉向了內側(圖4-44)。
左臂仍然要居中,并開始將手指向外側進行轉動(圖4-45)。
將手指轉向了外側,至此便完成了第二次“內、外搖頭”的動作(圖 4-46)。
接著,仍以左腕關節(jié)為軸,開始將手指向內側進行轉動(圖4-47)。
將左手指轉向了內側(圖4-48)。
左臂仍然要居中,并開始將手指向外側進行轉動(圖4-49)。
將手指再次轉向了外側,至此便完成了第三次“內、外搖頭”的動作 (圖 4-50)。
然后,繼續(xù)將左手向內側進行轉動,使左手占據中線(圖4-51)。 將左手開始向外側慢慢轉動(圖4-52)。
直至將左手向外側轉為手心向上的“攤掌”狀態(tài)為止(圖5-53)。 然后,在手臂仍保持伸直的狀態(tài)下,將手掌由前向后方慢慢進行轉 圈,也就是先將手指指向上方(圖5-54)。
在手臂保持伸直的前提下,再將手指慢慢指向自己的面部方向(圖 5-55)。
再將左手繼續(xù)向下側進行旋轉,此時右拳仍須置于右側胸部,上體仍 保持正直狀態(tài)(圖5_56)。
繼續(xù)將左手向外側進行轉動,直至將左手腕向左側轉至最大限度為 止,用來練習手腕的力度與韌度,但是動作要自然而不可僵化(圖5-57)。 等左手轉完一圈時成握拳姿勢,此時上體保持正直的姿勢(圖5-58)。
將左拳慢慢向身體收回(圖5-59)。
將左拳慢慢回收時,應使左拳占據中線(圖5-60)。
將左拳往胸側回收,此時拳心是向上的(圖5-61)。
將左拳收回于胸側左側,回復到二字箝羊馬(圖5-62)。
第三段:右日字沖拳/三搖頭
隨后,將右拳慢慢移向身體前面的“中線”(圖5-63)。
將右拳沿著中線向正前方攻出,此時呼氣進行配合(圖5-64)。
徑直向鼻子的正前方打出右日字沖拳,此時左拳守護于胸部左側(圖 5-65)。
在右右日字沖拳向前方放松打出的同時,右臂需慢慢打直,并充分發(fā) 揮瞬間爆炸力,但注意右肩不可隨之前送(圖5-66)。
右臂仍需伸直,將右日字沖拳變成了掌,手指則指向前方(圖4-67)。
右臂保持不動,以右腕關節(jié)為軸,將手指向上方抬起(圖4-68)。 右臂仍然要居中,仍以右腕關節(jié)為軸,開始將手指向下方轉動(圖4-
69)。
以右腕關節(jié)為軸,而將手指指向下方,至此便完成了第一次“上下搖 頭”的動作,在右手進行“搖頭”的過程中,進行自然呼吸(圖4_70)。 隨后,仍以右腕關節(jié)為軸,而將手指向上方抬起(圖4-71)。 使右手指指向了上方(圖4-72)。
右臂仍然要居中,并仍以右腕關節(jié)為軸,開始將手指向下方轉動(圖 4-73)。
將手指指向了下方,至此便完成了第二次“上下搖頭”的動作(圖4-
74)。
緊接著,仍以右腕關節(jié)為軸,將手指向上方抬起(圖4-75)。
使右手的手指指向了上方(圖4-76)。
右臂仍然要居中,并仍以右腕關節(jié)為軸,開始將手指向下方轉動(圖 4-77)。
將右手指指向了下方,至此便完成了第三次“上下搖頭”的動作(圖 4-78)。
隨后,仍以右腕關節(jié)為軸,而將手指再次向上方抬起(圖4-79)。 下肢仍保持穩(wěn)固的二字箝羊馬,并仍以右腕關節(jié)為軸,將手指向內側 轉動,將右掌轉為手心朝向下方的狀態(tài)(圖4-80)。
然后,仍以右腕關節(jié)為軸,將手指向內側進行轉動(圖4-81)。
右臂仍然要居中,并以右腕關節(jié)為軸,開始將手指向外側進行轉動 (圖 4—82)。
將手指轉向了外側,至此便完成了第一次“內、外搖頭”的動作(圖 4-83)。
接下來,仍以右腕關節(jié)為軸,開始將右手指向內側進行轉動(圖4- 84)。
將右手指轉向了內側(圖4-85)。
右臂仍然要居中,開始將右手指向外側進行方轉動(圖4-86)。 將右手指轉向了外側,至此便完成了第二次“內、外搖頭”動作(圖4—87)。
接著,仍以右腕關節(jié)為軸,開始將右手指向內側進行轉動(圖4-88)。 將右手指轉向了內側(圖4-89)。
右臂仍然要居中,再開始將右手指向外側進行轉動(圖4-90)。 將右手指轉向了外側,至此便完成了第三次“內、外搖頭”動作(圖 4一91)。
然后,繼續(xù)將右手向內側進行轉動,使右手占據中線(圖4-92)。 將右手開始向外側慢慢轉動(圖4-93)。
直至將右手向外側轉為手心向上的“攤掌”狀態(tài)為止(圖4-94)。
然后,在手臂仍保持伸直的狀態(tài)下,將手掌由前向后方慢慢進行轉
圈,也就是先將手指轉向上方(圖4_95)。
再將右手指慢慢指向自己的面部方向(圖4-96)。
再將右手繼續(xù)向下側進行旋轉,此時上體仍保持正直狀態(tài)(圖4-97。
繼續(xù)將右手向外側進行轉動,直至將右手腕向右側轉至最大限度為 止,用來練習手腕的力度與韌度,但要保持動作自然,不可僵化(圖4-98。
等右手轉完一圈時成握拳姿勢(圖4-99)。
將右拳慢慢選擇并回收(圖4-100)。
將右拳慢慢回收時,應使右拳占據中線(圖4-101)。
將右拳往胸側回收,此時拳心是向上的(圖4-102)
將右拳往胸側回收的同時,可吸氣進行配合(圖4-103)。 將右拳收回于胸側右側,回復到二字箝羊馬(圖4-104)。
瀏覽3,0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