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為主帥,即是以心行氣,意至氣催,周流全身;腰纛即是中軍 大旗,言主宰于腰。腰是中心,四面動八方應,均能運化自如,指揮若 定。
先求開展,后求緊湊,乃可臻于縝密也
此言初學拳架,應先求開展大方,身技放長,日久功深則能產(chǎn)生 彈性,緊湊則自然具備即沾粘不脫,乃可臻于縝密也。
先在心,后在身I腹內(nèi)松凈,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
行功走架,以意念運行,以心行氣,日久內(nèi)勁自然上身,即勢勢存 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工夫。全身上下能松能沉,自能氣斂入骨,即 是骨肉深沉不浮,仔細留心推求,屈伸開合均能如意。
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
太極拳運動是靜中觸動,雖靜猶動,技擊時能上下相隨,梢節(jié)動, 中節(jié)隨,跟節(jié)催,安逸神聚,動急能急應,動緩能緩隨。
牽動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內(nèi)固精神,外示安逸
前進后退左顧右盼,以氣運行,力由脊發(fā),左轉(zhuǎn)右旋,氣行深長, 深沉于骨,在推手時外表極平靜安舒,內(nèi)里則是全神貫注,氣勢不凡。
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
此言盤架子如貓行之輕巧靈動,內(nèi)勁運轉(zhuǎn)如行云流水,綿綿不 斷,滔滔不絕。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技擊時身體在意念的支配下聽化拿發(fā)純以神行,不在氣,在氣者 滯,有氣無力是先天拙力、大力,往往受人以柄。無氣者純剛是無處 不柔化,無處不彈簧,虛實莫測,處處有虛實,處處能化發(fā)。
氣如車輪,腰如車軸
技擊而言,氣宜鼓蕩,周流全身,意到氣到力亦到,前進后退左旋 右轉(zhuǎn),主宰于腰,發(fā)力在腰,化力亦在腰,語云,太極不用腰,終生藝難 高,腰的變轉(zhuǎn),靈動如車軸矣,乃全身之樞紐,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際也。
十三勢歌
一要心靈與意靜自然無處不輕靈。 二要遍體氣流行一定繼續(xù)不能停。 三要猴頭永不拋問盡天下眾英豪。 如詢大用緣何用表里粗精無不到。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際。
周身大用歌
打手歌
棚搌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
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
太極拳用功訣
輕靈活潑于懂勁陰陽既濟無滯病。
若得四兩撥千斤開合鼓蕩主宰定。
太極歌訣
心率氣行布四梢頂靈身端蓄腿廢。
神舒體逸守丹田虛靈變化因意高。
動中寓靜靜猶動圓中有直直亦圓。
太極一元多辯證陰陽兩儀不固定。
太極推手八字歌
棚攝擠按世間稀,十個藝人十不知。
若能輕靈并堅硬,沾粘連隨俱無疑。
采捌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費心機。
果能沾粘連隨字,得其環(huán)中不支離。
這三組名詞棚搌擠按,采例肘靠、沾粘連隨在技擊上有著高度 的應用價值,棚搌擠按在推手中是四個正方向動作,也稱四正。采 冽肘靠是推手的四個斜角動作也稱四隅,四正四隅合成了太極拳法 中對敵打手的基本方法,具有強烈的技擊意義。沾粘連隨是太極拳 術(shù)對敵打手的基本原則,和其相反的頂扁丟抗是太極拳法中規(guī)定的 主要禁忌。
太極拳稱十三勢,因為它掌運八方,即棚搌擠按,采例肘靠,是 行五步即進、退、顧、盼、定、合之為十三勢。在推手中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擊虛,借力發(fā)力,隨人則活,由己則滯,隨人而動,隨機應變。
太極十八在訣
棚在兩臂,搌在掌中,擠在手背,按在腰攻,采在十指,洌在兩肱,肘在屈使,靠 在肩胸,進在云手,退在轉(zhuǎn)肱,顧在三前,盼在七星,空在有隙,中在得橫,滯在雙重,通在單 輕,虛在當守,實在必沖。
太極十三字行功訣
棚手兩臂要圓撐動靜虛實任意攻 搭手搌開擠掌使敵欲還著勢難逞 按手用著似傾倒二把采住不放松 來勢兇猛洌手用肘靠隨時任意行 進退反側(cè)應機走何怕敵人藝業(yè)精 遇敵上前迫近打顧任三前盼七星 敵人逼近來打我閃開正中空橫中 太極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太極陰陽訣
太極陰陽少人修呑吐開合問剛?cè)?正隅收放任君走動靜變化何須愁 生克二法隨著用閃進全在動中求 輕重虛實怎的是重里現(xiàn)輕勿稍留。
太極虛實訣
虛虛實實神會中虛實實虛手行功 練拳不諳虛實理枉費功夫終無成 虛守實發(fā)掌中竅中實不發(fā)藝難精
太極舉
虛實自有虛實在實實虛虛攻不空。
此兩訣闡述了陰陽虛實的應用及其關(guān)鍵,按虛實陰陽來理解輕 重,則有陰無陽、有陽無陰都不好,一陰九陽失之過剛,一陽九陰失之 過柔,其次二陰八陽,三陰七陽都是陰陽偏勝偏衰,失于協(xié)調(diào),五陰五 陽是陰陽相間,虛實兼?zhèn)?,說有則有,說無即無,柔中寓剛,十分虛靈, 又極為沉重,這是太極拳的高級境界。逐步達到陰不離陽,陽不離 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無論走架打手,都必須先有意動,才有身動手動,在動作中配合 呼吸,以意將氣下沉送入丹田,斂入脊骨,氣遍身軀,無微不至,從而 前進不凸,后退不凹,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沾粘連隨,變化萬端, 有如氣球刻刻留心時時用意,先懂自己的勁力,再知對方勁力,氣斂 勁整,無意之中有真意,不法之中有法,才能獲得太極拳術(shù)的高度造 詣。
太極活步推手歌訣
退圈容易進圈難不離腰腿后與前 所難中土不離位退易進難仔細研 此為動功未站定使身進退并比肩 能如水磨催緩急云龍風光相周旋 要用天盤從此窺久而久之出自然。
太極連環(huán)訣
連環(huán)法術(shù)最難通上下隨合妙無窮 陷敵深入亂環(huán)內(nèi)四兩千斤招法成 手腳齊進橫豎找掌中連環(huán)落不空 欲知環(huán)中法何在發(fā)落點對即成功。
此兩訣闡述了太極拳活步推手和圓形推手的應用要點,推起手 來,環(huán)環(huán)相扣,方圓相生,圓之出入,方之進退,方開展圓緊湊,向外有 采勁,向內(nèi)有搌勁,雙合有擠勁,向下有按勁,雙分有采勁,發(fā)出有例 勁,手腕出方圓,有肘勁,肘臂出方圓有靠勁。在身法、手法、步法上 左旋右轉(zhuǎn)靈活多變。閃轉(zhuǎn)騰挪,身輕步靈,前進為擠,后退為搌,上 下相隨,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敵 為卦外之行走,我為太極之中點,我主靜敵主燥,八門五步貫串其中。 用功既久即豁然貫通,能出神入化,氣勢磅礴。靜如山岳,動如江河,
' 能蓄能發(fā),滔滔不絕也。
從行功走架中獲得知己功夫,從推手技擊中獲得知人功夫,由著 ?
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內(nèi)以修身養(yǎng)性,外以防身制敵,真 積力久,登堂人室。
李亦畬撒放秘訣(推手)
擎起彼身借彼力(靈)
引到身前勁始蓄(斂)
松開我勁勿使屈(靜)
放時腰腳認端的(整)
五字訣
一曰心靜,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后左右全無定向,故要心靜, 要隨人所動,隨曲就伸不丟不頂,勿自伸縮,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 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竟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處,心要用在何 處,全是用意,不是用勁,久之則人為我制,我不為人制。
二曰身靈,身滯則進退不能自如,故要身靈,舉手不可有呆象,彼 動方挨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之骨里,兩手支撐一氣貫串,氣如車 輪,周身倶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便不能得力,其病必手腰腿 求之,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分厘不錯,權(quán)彼來之長短毫發(fā)無差,前進后退,處處相合,功彌久而技尤精矣。
三曰氣斂:氣勢散漫便無含蓄,易散亂,務使氣斂入脊骨,呼吸通 靈,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fā),順自然提得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 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也。
四曰勁整: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發(fā)勁走于腳根,它宰于 腰間,形如手指發(fā)于脊背,提起全付精神于彼勁將出未發(fā)之際,我勁 已接入被勁,恰好不后不先,前進后退絲毫不亂,曲中求直,蓄而后發(fā) 方能隨手湊效,此謂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
五曰神聚:以上四者俱備,總歸神聚,煉氣歸神,氣勢騰挪,全神 貫注,氣宜鼓蕩,左虛右實,右虛左實,虛非全然不動,氣勢要有騰挪, 實非全然沾煞,精神要貫注,緊要全在胸中腰間運化,不在外面,力從 人借氣由脊發(fā),氣向下沉,由兩肩收于脊骨注于腰間,此氣之由上而 下也,謂之合。由腰形于脊骨布于兩膊施于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 謂之開,合便是收,開便是放,懂得開合便知陰陽,到此地步,功用一 曰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也。
瀏覽1,984次